WFU

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

新冠mRNA疫苗與心肌炎

     疾管局於近日,網路開播『COVID-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』,身為心臟科醫師當然必須了解,為了自己,也為了多了解病人,尤其是最近BNT疫苗之後,許多民眾,特別是年輕男性,注射疫苗後,也會擔心是否有心肌炎的發生。 



什麼樣的人比較容易得?


    疫苗注射後的心肌炎,多發生於mRNA疫苗,即是BNT和莫德納。所有打疫苗當中的人,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到五,以30歲以下的年輕男性多(72%), 85%的這類疑似心肌炎是發生於注射mRNA疫苗的7-14天之內。



症狀通常是?

  • 胸痛、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 
  • 心悸(心跳不規則、跳拍或“顫動”)
  • 暈厥(昏厥) 
  • 呼吸急促 
  • 運動耐受不良(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、沒有力氣爬樓梯) 




     原因可能是因為病毒表面的棘蛋白和心肌蛋白有某種程度類似,所以打疫苗後的產生的免疫反應可能意外攻擊自己的心肌細胞,造成心肌發炎。如果發生以上症狀,醫師會經由各種方式判斷,如心電圖,心臟超音波,抽血驗心肌酵素,甚至必要時做心臟核磁共振。







療的方式


    雷同於一般心肌炎的治療方式。無嚴重症狀者,休息並密集監測。產生急性心臟衰竭者,需要強心劑,適當脫水,甚至葉克膜或呼吸器來支持合併的呼吸衰竭。也可考慮注射免疫球蛋白。


    會好嗎?根據國外文獻,85%都會無後遺症的痊癒,但還是有1.1%的死亡率。但相比於其他形式的心肌炎,如感染到病毒的心肌炎,或是自體免疫性的心肌炎,死亡率會達到1/3!另外1/3會有留下心衰竭,心律不整...等的後遺症!所以,各項證據顯示,即使有些許併發症,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絕對是利大於弊!注射完mRNA疫苗,如BNT或莫德納,˙7-14天內請注意相關症狀,如有懷疑,還是盡快就醫。





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

心房顫動電燒後又復發了,怎麼辦?

   67歲的游先生,這5年來在某醫學中心做了2次心房顫動電燒。但是總是因為疼痛緣故,導致電燒過程不順利,吃藥之後還是屢次復發。發作時就會胸悶,心悸,頭暈,甚至稍微活動就喘,無法行走。後來經由別的醫師轉介,因為知道本院的麻醉科與林醫師的合作良好,能在全麻之下,無痛感地進行電燒,於是決定來做第3次。


為何電燒之後,心房顫動仍會復發?


      心房顫動一開始,都是由左心房後方的4個肺靜脈分支異常放電開始,所以電燒也是主要針對左心房的4個肺靜脈周圍,做出電燒隔離。(心房顫動電燒怎麼燒?
    
     目前陣發性心房顫動電燒術或冷凍消融術的立即成功率可達95%以上,1年後的維持率,約80 %,部分病人也許有必要作第2次燒灼術來控制心房顫動。而燒灼術在持續性心房顫動的病人長期復發率較高,大約有50%。但經過 2-3 次燒灼術後,長期的維持率也可達 60-70%。游先生仍屬於陣發型階段,所以還是想要再做一次,希望能不要復發,維持生活品質。 
     
     而電燒之後,最有可能的復發原因,就是之前的電燒隔離不完全,使肺靜脈的的放電點仍能突破出來影響整個心房。所以,第一步必須先在左心房仔細定位,收集訊號,看肺靜脈周圍是否電燒隔離乾淨。



踢到鐵板


   麻醉過程很順利。之後的既定程序,就是將長管鞘,由腿部靜脈進入右心房,再用一隻細長的心房穿刺針,刺穿過心房中隔,將長管鞘沿著心房穿刺針伸入左心房。之後的就可將電燒管等, 經由長管鞘進入左心房。


    但是在做心房中隔穿刺時,可能是因為游先生已經是第3次電燒,也是第3次心房中膈穿刺,可能是前2次穿刺造成心房中膈已經結疤變硬,結果長管鞘居然頂在中膈上,無法穿到左心房!(圖1)林醫師正在苦惱時,還好其他的同仁給了寶貴的建議:可否拿用於周邊血管擴張的氣球,進行心房中隔穿刺洞口擴張?孔徑較為擴大後,說不定可以將長管鞘穿入左心房?在大家的協助下,進行擴張後(圖2),總算順利完成!但是也多花了1個半小時!










電燒過程


  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總算可以在左心房收集訊號了。經由立體定位後,果然如之前預料的,4個肺靜脈分支中有3個仍有放電突破出來。如圖3,紫色的部分就是仍然可以放電的組織,紅色是已無放電的組織。接下來,就是要確實在肺靜脈周圍電燒一圈,將4個肺靜脈分支確實隔離,不再放電出來。



電燒前


   肺靜脈周圍的電燒隔離對林醫師的團隊已經駕輕就熟,配合上有向量探測器的電燒管,40分鐘就完全隔離完成。如圖4,可見肺靜脈周圍有紅球的電燒點,而電燒點外側的肺靜脈都已經是紅色,表示完全不會放電出來!



電燒後,紅色圓球表示電燒點



    之後林醫師再注射刻意加快心跳的藥物,加上快慢不同的電刺激,都沒有再引發心房顫動或其餘心律不整。這次電燒算是順利完成,只是多了心房中隔穿刺洞口擴張的術式,時間花得有點久。



電燒之後還有其他功課?


   感謝麻醉科和心臟科團隊的合作,即使踢到鐵板,這次電燒還是順利完成。電燒雖然成功,但是仍然要配合其他部份,才能預防心房組織老化,再度產生新的放電點而又復發。以下的措施都很重要,林醫師也有交代游先生必須注意。


1. 定期檢查並控制三高(糖尿病,高血壓,高血脂)


2. 體重控制(BMI<27)


3. 戒菸


4. 勿飲酒過量


5. 適度運動


6.檢查有無睡眠呼吸中止。


      此外,如果經過評估,有中風風險,必須要服用抗凝血劑的病患(心房顫動也會中風?怎麼預防?),即使電燒後仍然建議要服用抗凝血劑。因為,電燒之後的心房顫動復發,萬一是以中風的方式來表現,那也是一大痛苦。為避免憾事發生,該吃抗凝血劑的,還是要吃啊!















    

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

心跳漏拍的游泳選手 (心室期外收縮VPC)(心室早搏)

       47 歲的卓女士自年輕時就是游泳高手,還當過國家代表隊,即使中年都還一直有每週游泳的習慣。她也有運動員常有的,心跳略低的現象(平時都每分鐘50-55下),因為完全沒有症狀,也不以為意。但是這半年來,偶有心跳偏低到40幾下,偶有頭暈無力,當時以為自己年紀大了。這三天來,心悸越來越厲害,還覺得心跳有漏拍,也越來越無力。用血壓計一量,心跳都在40-50之間,只好去醫院求診,在醫院時甚至要坐輪椅才能行動。在門診時,某醫師一看到她的心電圖,馬上聯絡林醫師。而接下來的處理過程....



心電圖結果是?


      原來心電圖呈現的就是心室期外收縮VPC(圖1. 紅圈)。而且跟正常竇性心律還呈現11比率,也就是當時有一半心跳是不正常的心室期外收縮,所以當然會覺得不舒服。根據心室期外收縮的處理原則(https://epchlin1975.blogspot.com/2020/06/vpc.html),林醫師幫他查了以下的潛在疾病:


1.構造性心臟疾病心導管及心臟超音波都是正常的
2.遺傳性心臟疾病:心臟超音波正常
3.內分泌異常:甲狀腺功能正常
4.電解質不平衡:鉀離子,鈣離子,鎂離子都正常
5.藥物沒有服用其他慢性病藥物
6.物質濫用:沒有
7.肺高壓/呼吸中止症:超音波測量沒有肺動脈高壓


     所以確定是原發性的心室期外收縮VPC,也就是心臟本身結構沒有問題,就是某處心肌細胞異常放電。而住院中的24小時心電圖顯示一天中有25%的心跳是心室期外收縮。由於卓女士相對年輕,決定接受電燒。





電燒的過程


   從心電圖的型態看來,這應該是『右心室』出口的某處肌肉放電。所以林醫師先經由右股靜脈,去『右心室』出口定位,大約20分鐘後就找到了放電點(圖2.)。經過5分鐘的電燒,心室期外收縮就消失了。但是觀察10分鐘後,又有另外一種型態略微不同的心室期外收縮出現。林醫師再去尋找,發現放電點好像不在『右心室』出口,決定經由右股動脈,去「左心室」出口看看,結果就在「左心室」出口,左冠狀竇的位置找到放電點,經過立體定位,跟原來的『右心室』出口電燒位置,剛好互相位於對面(圖3.)。



虛線是右心室的投影位置
(虛線是右心室的投影位置)


立體定位模擬位置,紅球是電燒點
(立體定位模擬位置,紅球是電燒點)



   也就是放電點可能藏得比較深,從『右心室』出口只能燒到一部分,還要從對面的「左心室」出口,左冠狀竇再電燒,兩面夾擊,才能將放電點徹底清除。圖4是合成的圖,可以看看實際X光透視下,分別於左右心室互相夾擊電燒的相對位置。



虛線是右心室投影位置,實線是主動脈和左心室出口冠狀竇的投影位置
(虛線是右心室投影位置,實線是主動脈和左心室出口冠狀竇的投影位置)



電燒後


    由於卓女士不希望因為右股動脈穿刺傷口,而要躺8小時,也不希望產生局部血腫等併發症,於是使用自費12000元的血管縫合器(影片如下),術後4小時就能下床走路上廁所。電燒完第二天,病房的心電圖監測整天都沒有心室期外收縮,傷口幾乎沒有瘀青。一週回診後,覺得不再心悸,體力好多了,也決定要以後每年都要健檢,希望能早期發現疾病,早期治療。







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

精緻澱粉,醣類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啊!

       一直以來,高鹽高油飲食已經確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,那澱粉呢?尤其是我們亞洲人又以白米為主食?今年真的有人發表了。

2021年2,3月,有一個跨國際的PURE study於英國醫學期刊(BMJ)和新英格蘭期刊(NEJM)發表研究成果, 包含五大洲21國(含城市及鄉村)。將澱粉分成三類

(1) 精製穀類:指去糠(bran)及胚(germ)的小麥產品或麵粉。
包括白麵包、營養麥片 (Breakfast cereal)、脆餅乾、麵條、麵包及甜點。
(2)全穀類:全穀類磨成的粉(包括小麥、黑麥、大麥、燕麥等)和含完整穀類的食品
(3)白米:指去糠及胚的精製白米
在英國醫學期刊(BMJ)發表的結果,總共137130人,追蹤9.5年,發生9.2%的死亡或心血管事件(如心肌梗塞、中風及心衰竭)。精緻穀類吃越多,心血管事件越多。比如精製穀類高攝取量組(每日7份或350 g)比起低攝取量組(每日低於50 g)有較高風險的主要心血管事件(多33%)、中風(多47%)及死亡(多27%)而研究未發現全穀物或白米攝入量與風險之間有顯著相關。
在新英格蘭期刊(NEJM)發表的研究,進一步探討了升糖指數(Glycemic Index)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。此研究的升糖指數以白麵包當做100基準值,各項常見食物升糖指數舉例為: 豆類42; 非豆類澱粉食物93; 蔬菜54; 水果69; 果汁68; 牛奶38; 含糖飲料87。
如果依每天攝取飲食平均的升糖指數,由低至高分成五組-76 -81 - 86 - 89 - 91,則可以發現高升糖指數飲食組比低升糖指數組,有較高的綜合心血管事件(如死亡及重大心血管事件)發生風險,原本健康者風險高21%; 原本有心血管疾病更高達51%!而在過重患者(BMI>25)
的風險更高!
這項大規模研究算是回答了長期以來,澱粉類食物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。已經以統計方法去除了其他疾病的影響。結論是:精緻澱粉和高升糖指數的食物,即使沒有糖尿病,真的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!對於肥胖的人更甚!要從飲食方面降低心血管疾病,除了低油低鹽,也要低精緻澱粉!少白麵包,少白麵條,少蛋糕甜點,多全穀類,多糙米!



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

感覺像心房顫動,結果是?(心房頻脈)

    50歲的林先生是位辛勤的創業家。總是盡心盡力對待工作和家庭。也許是求好心切,心理壓力也有點大,所以情緒起伏時,就會一陣陣的心跳加速,心悸。經過24小時心電圖檢查,常有1-2分鐘的心跳加速發生,疑似是心房顫動。經過用藥約半年後,發作頻率還是無法減少,甚至會開始影響睡眠。於是決定先以最高規格的心房顫動模式,全身麻醉,進行電燒。

   在電燒準備,醫師在打靜脈導管時,就有一陣陣的快速心跳發生。但是十分的規則,並不若心房顫動般混亂,反而向快速規則的心房頻脈。體表的12導程心電圖看不清楚,必須以電極導管置入心房內,才能清楚看到(圖1.)。






     以立體定位系統,將這些不同位置的訊號,整合在整個心臟的結構上,就可以看到完整的心房頻脈波型(動畫),是局部放電型的,起始點在左心房的左下肺靜脈背面。在最早的起點,30秒的電燒就將心房頻脈停住(圖2.)。為了避免日後可能的復發,又在那附近補強,將左邊的上下肺靜脈都隔離。之後就無法再誘導出任何心律不整了。









     麻醉後,約一個小時就可讓林先生清醒。術後觀察一天,第二天就可正常下床行走。現在林先生就沒有那種急促的心跳感了。但是林醫師還是提醒他,也許要學習舒緩各種壓力,以後還是要定期健檢,以避免其他心律不整再度產生。

案例與新知分享

     心律不整電燒的技術,這幾年有長足的進步。以往只能將心臟內各種不同位置紀錄的心電圖,憑醫師自己腦袋組合判斷。現在經由立體定位系統,結合CT電腦斷層或MRI核磁共振,將心律不整的波形走向和心臟的解剖學位置明顯的『具象化』。各類新型的電燒工具也是推陳出新。希望能幫更多病人解決心律不整相關問題。











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

心房撲動是什麼?

        66歲的高先生,平日已經有高血壓,2年前放了冠狀動脈支架,也開始洗腎。一個月前突然心跳不規則,忽快忽慢,休息走路都會比以前喘,尤其是洗腎時心跳更是忽快忽慢,十分難受。去看醫師之後,心電圖顯示是典型的心房撲動(atrial flutter)。醫師說,除了要預防中風之外,電燒的效果很好。高先生疑問:心房撲動是什麼?不能吃藥嗎?


心房撲動是什麼? 與心房顫動有何不同?有何相同?


         不同的是心律不整的電氣傳導機制相同的是都有中風的風險。心房顫動是心房裡到處都是混亂放電的放電點和小迴路,心房撲動是有固定的大迴路在繞圈圈(1)。心房撲動發作時,心房跳動速度也可能如心房顫動一般,到每分鐘200-250下,導致心房如同發抖一般,無法有效打出血液,導致血液滯留,產生血塊,一旦打入腦部,一樣有中風的風險(圖2)。所以心房撲動時,要和心房顫動一樣做中風風險的評估(CHA2DS2-VASC分數,圖3),大於1分時仍要考慮服用抗凝血劑,預防中風。












     心房撲動和心房顫動,也常共存。往往心房撲動發作幾年後,會慢慢產生心房顫動。而心房顫動病患也常同時發現有心房撲動。



心房撲動要怎麼處理?


       首先,必須先預防中風, 如同心房顫動一般(圖2, 3),如果分數大於1分,就必須考慮吃抗凝血劑預防中風。如果有症狀(心悸,胸悶,喘...等),可考慮進行電燒。因為心房撲動是單一迴路,只要將迴路燒斷即可,比多點混亂放電的心房顫動要容易。電燒成功,如果追蹤時有把握不再復發,可以考慮停掉抗凝血劑。


     以高先生為例,以心電圖來看(圖4),是在右心室逆時針旋轉的迴路,是典型的心房撲動。以健保給付的立體定位重組後,的確可以看出很標準的迴路動向(如動畫和圖5所示)。電燒時,只要將如圖5所示,將右心房下方的峽部燒灼,把迴路切斷,心房撲動就會停止。這類典型的心房撲動,電燒所需用到的器材目前都有健保給付,電燒後的復發率小於10%












     那非典型的心房撲動呢? 也就是迴路不限於右心房,可能在左心房或是其他處(6)  ,某些與心臟手術後的疤痕有關。這類非典型的心房撲動就需要更高精密的立體定位,有的可能超過10萬元台幣。電燒後的復發率可能大於10%。所以,有一部分的心房撲動患者,如果症狀不顯著,會選擇藥物控制。






高先生電燒之後


       高先生的心房撲動,電燒過程中就停止了,回復正常心律。回家後,喘跟胸悶的狀況也有改善,洗腎時也不再難過。生活品質獲得大幅度改善,實在是相當有效啊!




  



       

 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





    

           

   





ref. 

  1.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 
  2. https://thoracickey.com/supraventricular-arrhythmias-part-ii-atrial-flutter-and-atrial-fibrillation/

3.   2020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ardio-Thoracic Surgery (EACTS) 

4.  https://www.health.harvard.edu/heart-health/how-atrial-fibrillation-may-affect-your-brain

5. http://www.kmuh.org.tw/www/kmcj/data/10802/8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