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二為植入性器材(Device)上發現的subclinical AF(臨床心電圖沒抓到過,只在植入性器材如心律調節器的紀錄上,有發現的心房顫動),是否需要抗凝血劑預防中風?在去年的 美國心臟協會年會(AHA)發表的ARTESiA trial, 歐洲心臟醫學會(ESC)發表的NOAH-AFNET 6 trial 個別顯示了艾必克凝(Apixaban)和里先安(Edoxaban),對於這類病人,預防中風有些許效果或甚至沒有效果, 但都一致增加了出血風險。到底何種subclinical AF病人,才屬於中風高風險而需要服用抗凝血劑?ARTESiA trial的次分析指出,對於原本CHA2DS2-VASC>4的病人,用艾必克凝比起用阿斯匹靈來,更能預防中風,出血風險則沒有差異。NOAH-AFNET 6的次分析,是關於之前有過中風的病人, 結果更訝異的發現,不管之前是否有無中風,用里先安或用安慰劑,對於預防未來的再次中風完全沒有差異。 之後講評的專家隨即提出深入的看法:1. 植入性器材上發現的subclinical AF 病人, 會發生中風的比例比以前的研究都低,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,做不出差異來。這類病人的中風風險評估不一定能適用慣用的CHA2DS2-VASC。2. 以往的ASSERT trial 隨著device發現的AF burden時間不同,中風風險也有不同, 希望以後能看到這方面的分析。3. 這兩個trial的病人過去中風史,真的是栓塞性中風嗎?還是有的是出血性或是血管阻塞性的? 這會不會也影響研究的解讀結果?……. 這一次HRS,林醫師收穫最大的就是專家講評。筆者認為這應該是歐美教育的傳統,鼓勵提問,鼓勵答辯。雖然是大會安排的講評,有的專家甚至隨即對剛剛發表的研究提出質疑, 在問答之間讓與會者都能互相腦力激盪,甚至產生後續的研究靈感。
除了專業學術之外, 林醫師也找時間參觀了各家廠商,還有現場的Hands On手把手教學。畢竟最新醫材技術都會先應用於美國。 林醫師在Abbott的攤位的模擬器,學習到了如何放置心房的無導綫心律調節器(圖1)。 台灣目前只有心室的無導綫心律調節器。心房的無導綫心律調節器,預定明年(2025)會引進。目前發表的研究效果都不錯, 唯一的缺點是心房的無導綫心律調節器,電池平均壽命可能只有6到7年(心室的無導綫心律調節器電池平均壽命約10-12年,傳統的有導線心律調節器,電池壽命大約都有15到20年以上)。
圖1.
林醫師也用過了4D 心腔內超音波ICE (也就是即時3D 心腔內超音波ICE)(圖2)。 對於進行複雜性心律不整電燒或者是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,心腔內超音波直接進入心房裡面掃描,清晰度大為提高, 如果有3D或4D功能更能直覺的看到心臟和醫療導管器材的相關位置, 比如電燒導管或是左心耳封堵器。目前在台灣的一般心腔內超音波ICE自費價大約12萬, 健保有條件給付也要自費7萬元。有3D或4D功能的費用可能會更貴。在美國,這3到5年,即使一般電燒,都已經廣泛使用心腔內超音波ICE。
最後一個週日, 經由林醫師在MIT(麻省理工學院)工作的高中同學,有幸進入校舍參觀。MIT是開放式校園,並沒有特定的圍牆區域。美式校園的特色就是空間寬敞設備齊全(圖3,4)。還有相關的藝術作品在校舍擺放(圖5)。老師的實驗室和辦公室都有大型玻璃白板(圖6), 隨時可以將想法寫下討論研究。有些教室還是玻璃隔間可讓經過的人看到教學實驗過程(圖7)。至於研究經費方面,許多實驗室後面都有兩三家新創公司在支持,因為美國政府也不見得足以支付所有高等研究的經費。林醫師同學坦言:台灣學者只要和商業公司有所接觸,動輒就被司法高規格檢視,這讓某些想回國貢獻的海外優秀學者有所卻步。
圖3.
圖6.
圖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