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

高血壓!無聲的殺手!

        72 歲的陳太太,平日一人獨居,子女在外,倒也輕鬆愉快,就是平常吃飯口味重鹹。每年衛生所的體檢都說血壓160-170之間,總是叫他去看醫師,注意血壓。但陳太太覺得平常又沒感覺,何必跑醫院?結果就在一個月前,開始雙腳水腫,平躺時開始會喘,甚至夜間要坐著才能睡。住院後打了利尿劑,加上控制血壓藥,經過水份鹽分限制後才好轉。出院後,想說症狀減緩,又去吃了很鹹的滷肉飯,加上五花肉,結果才間隔不到一週,又住院了。醫生又來告訴陳太太,她沒有心肌梗塞,也沒有糖尿病,人也不算胖,就是好好把血壓控制好,就不會一直舊事重演。陳太太疑惑了,高血壓到底是多可怕的事?過去5,6年高一點都沒事啊?以後要怎麼控制?



高血壓有多可怕? 

    

     高血壓早期往往沒有症狀,大部份病人不知自己患有高血壓,直到合併有器官功能受損才被發覺;比如中風致半身癱瘓,心臟衰竭屢次水腫住院(像陳太太),腎衰竭瀕臨洗腎,心肌梗塞.....等。因此 高血壓被稱為『無聲的殺手』(1)。而有另一部分人有臉紅,頭痛,脖子緊等症狀,但如果不測量血壓,往往也不知自己已經有高血壓。





   實際上,如果把心臟疾病,高血壓性疾病,還有腦血管疾病都算在高血壓相關疾病的話,以民國109年的資料為例,高血壓引起的致死率事實上是排在國人死因第二位!僅次於癌症!(2)




   

血壓是什麼?

     

      血壓就是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對動脈血管壁的側壓力。想像:馬達、水、水管,身體的心臟像是一個水廠馬達,血管就像自來水管,當心臟打出血液打入動脈時的壓力,就產生收縮壓,心臟舒張時,血液回流的壓力,稱之為舒張壓。



血壓要怎麼測量?

      

建議使用合格的上臂電子血壓計。台灣心臟醫學會建議7-2-2原則,如下:

7: 一週量7天,把2-7天數字平均起來

2: 一天2個時段,早上起床(一起床解尿後,吃飯吃藥之前量),晚上睡前

2: 每次量的時候量2次,隔1分鐘量然後平均

     

 細節如下:

     1. 前半小時最好不要激烈運動、吃飯、抽菸或喝茶、咖啡、酒等具有刺激作用的飲料。 

     2. 量血壓前最好先坐下休息 5-10 分鐘,避免劇烈活動後直接測量。 

     3. 以坐姿量血壓,雙腳平放在地板上,不要翹腳,背部舒適地靠在椅背上。(圖3)

     4. 壓脈帶不可太鬆或太緊,以可水平塞進兩根手指為宜。 

     5. 避免邊量血壓邊講話。 

     6. 第一次測量血壓左右手都量,以後固定量血壓高的那一側。多數人兩手血壓都會略有不同,相差15毫米汞柱以內都算正常。若發現兩臂的血壓值差異超 20毫米汞柱,就需向醫師報告。





也可參考連結相關影片 04:36-05:06!




血壓多高算高?


     根據 20225月公佈的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 ,以“˙7-2-2原則測量,之後交給醫生判讀。如果多數血壓(收縮壓/舒張壓)低於 120/80毫米汞柱可以視為正常血壓,高於130/80毫米汞柱 可確定有高血壓。這中間則為高血壓前期 (120~ 129/80) (圖4)





多少人有高血壓?

      

     依據衛福部調查顯示,18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為24.1%,約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(也就是家裡如果父母2人,成年子女2人,就可能有一個人有啊!)。18-39歲年輕人的高血壓盛行率為4.7%,其中,亦即平均約每21個人就有1個人患有高血壓(一個大一點的公司,有20個以上的年輕人,體檢就可能發現有高血壓啊!),估計18-39歲的國人有超過36萬人罹患高血壓。調查自知率為34.2%,即有24萬年輕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。

   


為什麼會有高血壓?

    

高血壓的成因可分成兩種如下。


1.本態性高血壓:以遺傳(多基因,非單一基因可決定)加上後天環境影響(如工作壓力大,愛吃重口味高鹽食物,肥胖...等)。佔95%以上。因此高血壓會遺傳是無庸置疑的。而這些基因可能能造成血管彈性硬化,鹽分水分滯留,交感神經過度活化....等。故高血壓藥物常須合併多種藥物,針對多種機轉治療。


2.續發性高血壓:指藥物、腎動脈狹窄,主動脈狹窄、懷孕、內分泌異常、腎臟疾病等所造成的高血壓,僅佔5%以內。太年輕的高血壓,或是突發爆高的高血壓,可能要仔細查續發的原因。



發現高血壓了,該如何治療?治療目標為何?

   

      續發性高血壓一定要找尋原因。但對絕大多數的原發性高血壓,要看起始血壓和有無其他危險因子而定。如果單純只有高血壓,僅是高血壓前期 (120~ 129/80毫米汞柱),就要先飲食,運動控制,改變不良生活習慣,觀察13個月,要是血壓還是升高至140/90以上,就要再加上藥物治療。 但以下狀況,建議馬上開始藥物治療


1.單純只有高血壓,但一次“˙7-2-2原則測量,就超過140/90


2. 除了高血壓之外,有冠心病放過心臟支架,吸菸,高血脂,糖尿病,或腎臟病等其他危險因子,一次“˙7-2-2原則測量就超過130/80,就應該即刻使用藥物,甚至還要降到120/80之下。但同時飲食,運動控制,改變不良生活習慣,絕不可偏廢!


    而且積極飲食,運動控制,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就有機會可將血壓控制,要怎麼做呢?有個口訣哦!


S-ABCDE 少鹽少酒降體重 戒菸飲控多運動


1.少鹽(Sodium restriction):低鈉鹽飲食,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 5-10 公克為宜。 (5公克食鹽約 =1茶匙食鹽 =6茶匙醬油 =5茶匙味精 =6茶匙烏醋 =12茶匙蕃茄醬)。每減鈉1克,在高血壓病人可以下降血壓3.1 毫米汞柱。


2. 少酒(Alcohol limitation: 男性每週小於100(大約每天少於啤酒280c.c, 紅酒110c.c, 威士忌35c.c) 。女性每週小於50( 大約每天少於啤酒140c.c, 紅酒55c.c, 威士忌20c.c)。這樣又能將血壓下降2-4毫米汞柱。


3. 少體重 (Body weight reduction):控制BMI(Kg/m2)20-25之間,體重每下降1公斤,血壓能下降1毫米汞柱。過胖的民眾如果減重10公斤,可能連藥都不用吃了!


4. 戒菸 (Cigarette smoking cessation):不會直接降血壓,但是可以減少相關心肌梗塞,腦中風的機會。


5. 飲食控制 (Diet adaptation ): DASH diet為主。增加蔬菜、水果和低脂乳製品的攝取,以及去皮魚,雞肉等白肉、全穀類的份量,減少攝取紅肉類、甜食的次數。比如以全穀類(糙米、胚芽米、燕麥等)取代精緻醣類,多吃新鮮水果及綠色蔬菜,並盡量以蒸、煮、燙等少油的方式烹調肉類等。確實做到可以下降血壓10-12毫米汞柱。多喝紅茶綠茶也有幫助。


6. 多運動(Exercise adoption ):有氧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、跳舞、腳踏車..等,每週運動可

5-˙7次,每次至少 30-40 分鐘。有這樣的好習慣,血壓又能下降3-11毫米汞柱。



藥物控制

   

      這是心臟內科醫師的專門領域,篇幅有限不做詳細介紹。高血壓的潛在病理生理性原因極多,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血壓患者需要2種以上的藥物需要。請回診前做好血壓紀錄,做好生活型態的改良,讓醫師有所依據調整藥物。



腎動脈交感神經電燒

 

    某些高血壓患者用了多種藥物仍然難已控制,或是無法忍受藥物的副作用,或是已經有器官受損希望能更快更有效下降血壓。可以考慮電燒腎動脈交感神經。是經由鼠蹊部放入微創導管後,進入到腎動脈,利用電燒方式進行神經阻斷術(圖5.),降低交感神經活性;病人需要全身麻醉、手術時間約1.5小時,住院約一到兩天即可出院。術後大約可以下降5-10毫米汞柱的血壓。但還是要持續飲食運動控制,還有血壓紀錄。藥物的調整仍然要遵從醫囑。






後記

  

      陳太太第二次住院,等到痊癒出院後,完全變了一個人。除了每天記錄血壓外,也力行S-ABCDE原則。很快就三個月過去,現在每天都神清氣爽,也不再水腫,運動完每天都睡得很好。準備開始去外縣市旅遊啦!





Reference

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

年輕人怎麼會猝死?



    36歲李先生,是位勤奮工作的好工程師和好爸爸,也不抽煙。某個週日下午,在沙發上滑手機,突然間李太太聽到摔倒地上的聲音。趕過去時李先生已經沒有意識,而且全身抽蓄。還好李太太有學過心臟按摩,趕快壓胸。消防隊員趕到時發現有心室心博過速(Ventricular tachycardia),一邊電擊一邊壓胸送到醫院急診。除了一般急救程序外,還加上低溫療法(hypothermia therapy)。總算兩天後意識清醒過來,手腳活動也自如。過程很恐怖。李先生和李太太不禁想知道,這是怎麼回事?以後要怎麼預防?


猝死的原因

   根據台灣大學法醫學研究所的報告,北部地區(基隆市、台北縣、台北市、桃園、新竹、苗栗)2005 2006 年兩年間,因突然非預期性死亡原因合計431人。將死亡原因依系統分類,以心臟血管疾病個案190 (44.08%)最多。單一死因比例最高為心冠狀動脈疾病95 (22.04%),其次為肥厚性心肌症38 (8.82%),以及腦血管意外32 (7.42%)。故猝死病人必須將心血管,腦血管疾病列入第一考慮。

   李先生在急診做了頭胸腹電腦斷層,沒有腦出血,沒有胸腹出血,沒有主動脈剝離。心導管也做了(圖1),心臟冠狀動脈完全通暢。不過心臟科醫師發現他的心電圖有異常變化!(圖2)在胸前導程V1,V2有異常的ST波段上升。







心因性猝死

    既然懷疑是心臟造成的心因性猝死,那原因有哪些?通常分兩大類探討,第一類是心臟結構異常的疾病,如以下:
  1. 冠狀動脈心臟病,如心肌梗塞
  2. 心臟衰竭
  3. 心肌炎
  4. 肥厚性心肌病變.
  5. 瓣膜性心臟病(如主動脈膜辦狹窄)
     
    而李先生經由心導管,心臟超音波(圖3),核磁共振(圖4),還有連續心肌酵素追蹤後,發現心臟本身結構,收縮功能都正常。那就要往第二類心臟結構正常,但是節律異常的疾病去思考,比如:
  1. 布魯格達氏症候群(Brugada Syndrome) 
  2. QT症候群(Long QT syndrome)
  3. 兒茶酚胺依賴性多形心室頻脈(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)
  4. 不明原因的心室頻脈(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, IVT)……
    經過接下來的心電圖系列追蹤,和給藥測試(Flecainide test)確定了李先生是布魯格達氏症候群(Brugada Syndrome) ,原因終於明瞭!







布魯格達氏症候群(Brugada Syndrome) 
    Brugada syndrome (BrS) 是個基因遺 傳疾病,雖然此類病人的心臟大部分無構造上的異常,但其心電圖上會呈現獨特變化,也會造成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, 進而導致心因性猝死。Brugada syndrome 在歐洲的盛行 率為 1~5/10,000,在亞洲為 12/10,000,算是亞洲特有的疾病,而且東南亞更多。 此病在男性較為常見( 80% 的病人皆 為男性),且平均發病年齡為四十到五十 歲,好發於睡覺中、休息中、或是吃完 大餐後。(正如同李先生正在滑手機休息

     確定診斷後,李先生依照治療指引,裝上了體內去顫器(Intracardiac defibrillator)(圖五)。這可在突發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時,緊急電擊救回一命。此外也在服用藥物quinidine預防再發。醫師也建議李先生全家都該做基因檢測,希望早日發現高風險成員,早日預防。李先生更思考是否電燒,可以更近一步降低未來的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復發率。


感謝雙和醫院內科林哲宇醫師協力整理

引用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