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血壓差一點沒差啦!不用降那麼低!
答:根據Lancet 2021年,集合48個臨床試驗結果,共約34萬人的統合分析,起始收縮壓為146-157mmHg不等的病人,平均約4年的追蹤結果,每下降1mmHg的血壓,心血管事件(包括中風,心肌梗塞,缺血性心臟病,心衰竭等)可以下降2%!只要4年以上就可以看出差異。所以治療高血壓真的是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上CP值最高的投資,每一個mmHg都很重要!(Lancet 2021; 397: 1625–36)
2.老人家血壓不用降那麼低,太低反而有危險!吃太多藥又有副作用
答:根據西方的Sprint trial(9361人,50歲以上), 和中國進行的STEP trial(9624人,60歲以上),將高血壓病人,分成降到收縮壓130mmHg, 還有約120mmHg兩組,追蹤3-4年以上的結果,全體看起來,從130mmHg降到120mmHg的,總體心血管事件大約也就是每下降1mmHg的血壓,心血管事件(包括中風,心肌梗塞,缺血性心臟病,心衰竭等)可以下降2%,這和以前的資料一致。
但是針對75歲以上的,還有甚至80歲以上的,則是每下降1mmHg的血壓,心血管事件可以下降3%! 也就是75歲以上的老人,血壓控制好,得到的好處還更多!當然,老人家吃藥的副作用也許多些,比如姿勢性低血壓。但是在沒有副作用的情況時,仍然要盡量降到收縮壓130mmHg以下。要減少副作用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測量家中血壓,定期與醫師討論身體狀況,遵從醫囑。
(N Engl J Med 2021; 384:1921-1930)(N Engl J Med 2021; 385:1268-1279)
3.那血壓到底要降多少?
答:根據這幾年來的大型研究分析,台灣心臟醫學會的2022年即將發行的高血壓治療指引,會建議降到收縮壓130mmHg以下,不論是65歲以上老人,或是有糖尿病,腎衰竭,中風.....等。
4.每次我在家量血壓跟在醫院量血壓都不一樣,到底要信哪一個?
答: 血壓量測的重點在於要平穩安靜地坐好測量。大部分醫院都是人聲鼎沸匆忙吵雜。而只要能家中正確地每天量測,量1-2週可以代表過去1個月的血壓。所以當懷疑自己的血壓有問題時,請好好地依正確的方式,在家測量血壓1-2週,給醫生參考。
正確量血壓的方式可參考連結相關影片 04:36-05:06哦!
5.為什麼血壓藥通常都要吃好幾顆?可不可以只吃一顆?
答:因為高血壓其實是多項原因綜合而成的,比如年紀大的血管彈性硬化(所以有放鬆血管作用的鈣離子阻斷劑可以治高血壓),有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的不正常活性(所以會需要血管收縮素阻斷劑如得安穩,雅脈等),交感神經的活化(所以有交感神經乙型阻斷劑如康肯),鹽分水分的過度滯留(所以需要利尿劑)。正是因為有多項成因,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血壓患者需要2種以上的藥物。為了避免吃太多顆藥丸,現在都有雙成分或三成分的複方藥丸可以選擇(如易安穩,舒脈優)。還是請配合醫生,好好服藥。(https://www.ysp.com.tw/tw/magazine/1308)
6.到底1顆藥可以降多少血壓?劑量加倍會不會血壓也降2倍?
答:目前全世界上市的藥物基本劑量,通常是一顆可以下降收縮壓10mmHg,如果多吃一顆,也就是劑量加倍的話,只會多降約5mmHg. 所以如果收縮壓降超過10mmHg以上,通常要吃到2-3種藥。這也就是為何會有複方藥丸的出現,以免病人吃太多顆藥丸,反而更不想吃藥,影響治療效果。(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78 (2015) 1-47 )
7. 只有舒張壓比較高,那我要不要吃藥?
答:根據JAMA 2020年的研究,如果僅有舒張壓高於80-90mmHg, 收縮壓是小於130-140mmHg的人(也就是所謂單獨舒張血壓高),共收錄約18000人,追蹤約25年的研究,發現其心血管動脈硬化,心衰竭,腎衰竭的比例,和當年正常血壓的人是沒有差異的。但是單獨舒張壓高的人,未來產生真正高血壓的可能性仍然較高。所以僅有舒張壓高的人,不需要馬上服藥,但建議開始飲食運動控制,未來健康檢查要特別注意血壓(JAMA. 2020;323(4):329-33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