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3年3月8日 星期三

心律不整的診斷與監測-心電圖,不止一種!

      看心臟科的時候,醫生有時候會安排做不同種類的檢查,為什麼呢? 心電圖不是都一張就好了,為什麼要排那麼多檢查?


       一般心電圖是指病患靜躺在床上所作的靜態心電圖,但心律不整或心肌缺氧變化,不一定在當下時間會出現。為了掌握心臟隨時發生的變化,所以必須延長監測天數。


    心電圖檢查正常並不能百分之百的排除您有心律不整的可能,往往可能是因為當下心律不整沒有發作,因此才會需要更長時間的紀錄器追蹤,或是不同方式或儀器去發現問題。目前常用的檢查方式有:



1. 12導程心電圖:一次性十秒鐘的靜態心電圖,也是體檢與急診室常用的。病人必須躺好,在胸前還有四肢貼好貼片,會紀錄10秒鐘的完整12導程心電圖,只要能配合檢查,整個12導程心電圖檢查只需5-10分鐘(圖1.)。歷史上的第一次清晰的心電圖紀錄是1903年,由荷蘭醫生、生理學家William Einthoven做出(圖 2.),距今已120年。至目前為止,12導程心電圖仍是心臟醫學最重要的診斷工具,沒有之一。任何心律不整的診斷治療都是以此為基礎判斷。就連心肌梗塞,缺血性心臟病診斷治療也是。許多早期的心臟病變都能從心電圖看出蛛絲馬跡。缺點就是只能記錄10秒,萬一當下沒有發作怎麼辦?所以才有以下的『延長監測時間』記錄方式。



圖1.



圖2.



2. 24小時連續心電圖(Holter monitor:可以記錄連續24小時的心電圖( 3.),可以記錄到偶發性的心律不整。健保有給付,而且有3個導程。但是萬一當天沒有發作,就紀錄不到了。



圖3. 



3. 事件紀錄器(event recorder) :可以由患者記錄帶回家7天的心律不整事件,但是並不會主動紀錄每一個心跳。而是發作時,由患者自己操作記錄。如果發作時間很短,或是發作時有昏倒或無力的狀況,甚至是睡覺時才發作,患者本身無法操作,也就無法紀錄。



4. 運動心電圖(treadmill test):有些心律不整是在運動時才發作,而這項母可以記錄運動時與休息復原期間是否會誘發心律不整,或者是異常的傳導電線。但這個檢查最重要是用來監測是否有心臟缺氧。可以跑步或踩腳踏車的方式(圖4.),來加速心跳,觀察心電圖變化。



4.



5. 7天以上的連續性紀錄器:目前國內有的多為7天或14天的心電圖貼片,可以記錄連續7-14天的心電圖型(圖5.),可以記錄到心律不整機會更高。根據台灣長庚和榮總團對的共同研究,以14天的心電圖貼片和傳統24小時的心電圖貼片相比,上心室性頻脈偵測率(52.5% vs 12.8%),心房顫動/撲動偵測率(9.5% vs 3.8%),致命性心律不整偵測率(如心跳停止超過3秒,心室頻脈。16.5% vs 2.5%),14天貼片的效果都遠優於傳統24小時心電圖貼片。但健保不給付,目前國內7天心電圖貼片的價格約8000元,14天的約11000元。



5.



6. 植入式紀錄器(implantable loop recorder:是一個小型的心電圖記錄器,植入於胸前皮下位置(6.)。可以記錄2-3年的心律不整,特別是可以用在很久才發生一次的嚴重昏倒,屢次找不出原因的昏倒事件或是心律不整事件。某些危險的心律不整,如突發性心跳停止,心室頻脈,心室顫動,通常時, 病患可能都失去意識而無法手動記錄,這類植入型記錄器就可記錄。 現在的記錄器,甚至可以用手機連線操控, 當病人有主觀症狀時,也可以用手機操控紀錄上傳雲端。但健保不給付, 目前植入這類記錄器需要自費5-60,000元。



6.


7. 手錶附加的心律監測與心電圖:可以自行購買攜帶在身上紀錄心律,有症狀時,可以自行記錄心律,並拿到門診與醫師討論。根據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-臨床心律不整期刊(JACC-Clinical 20232月發表的研究顯示,針對美國市面上的智慧型手錶,針對心房顫動的準確性,蘋果與三星的綜合評價是較好的(圖7.)。 然而還是有 17%26%的不確定心電圖。所以這一些智慧型手錶偵測到的結果,還是要到門診與醫師討論,並不一定所有結果都是可以拿來做治療依據的。


   至於該做甚麼樣的檢查還是要跟門診醫生討論,安排最適合的檢查。



7.




感謝 臺北榮總心臟內科林晉宇醫師整理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eartRhythmCenterVGHTPE)


http://sub.chimei.org.tw/57301/index.php/2017-02-21-02-11-59


https://health.clevelandclinic.org/what-can-i-expect-from-a-stress-test/


http://web.csh.org.tw/web/cshmagazine/?m=202101&paged=2


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332 (2021) 78–84


https://drhirenkevadiya.com/Svc_4j_ILR


J Am Coll Cardiol EP. 2023 Feb, 9 (2) 232–2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