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3年8月10日 星期四

如何阻止心血管疾病發生,不要出事才遺憾?

      

     
    

      71 歲的袁先生向來覺得身體不錯,並不抽煙。退休後只偶而小感冒,也懶得去健檢。最近夏天很熱,某天早上去散步完突然覺得胸口很悶,還併隨冒冷汗。撐到晚上還是沒改善,只好去醫院急診。心電圖有aVR導程ST波段上升,廣泛的ST波段下降(圖一)




      醫師覺得事態嚴重,趕緊將袁先生推去做心導管檢查,結果是最可怕的冠狀動脈左主幹阻塞(圖二)!心臟等於失去三分之二以上的血流!




   心導管過程極度危險,還發生低血壓休克。心臟科醫師費盡九牛二虎之力,才將狀況穩定下來。之後袁先生和家人都覺得奇怪,已經不抽煙了,怎麼還會心肌梗塞?


初級預防(Primary Prevention)和次級預防 (Secondary Prevention)
    
    袁先生和家人的問題,就是關於心血管疾病的初級預防(Primary Prevention)問題。以白話來說(非嚴格學術名詞釋義),就是『如何一開始就不要讓心血管疾病發生』。次級預防 (Secondary Prevention)(非嚴格學術名詞釋義)就是『已經發病後如何預防再發及減少殘障』。
      
   廣泛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臟病,各類周邊血管阻塞,中風,慢性腎臟疾病.....等。健保每年花費大量金錢在『發病後』的治療上(https://lihi1.cc/KLLo0)。新聞連結中的慢性腎臟疾病、第二型糖尿病、高血壓、慢性缺血性心臟病都與心血管疾病相關,個別耗費110億到500億不等!。如果能做好初級預防,不但能減少袁先生之類病患發生,也能為未來子孫省下健保費用支出,讓健康照護可長可久。


預防心血管疾病之1-健康飲食

目前對心血管有益處的是得舒飲食-(圖三)




(1)多吃蔬菜、水果類


(2)穀雜糧儘量的選用含麩皮的全穀類(如五穀米,糙米,至少2/3)
. 2021年新英格蘭期刊與英國醫學期刊都分別發表了,精緻澱粉, 如白麵包、營養麥片 (Breakfast cereal)、脆餅乾、麵條、麵包及甜點...等,會增加較高的死亡率及重大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風險,不單單是因為糖尿病的緣故。

(3) 奶類最好是使用脫脂產品。


(4) 蛋白質豐富的食物類以豆製品、魚肉、家禽的瘦肉,白肉為主,少吃紅肉。蛋(或魚卵/帶殼海鮮)要適量,一天最多不超過半個蛋 

(5) 核果、種子每天最好都吃一小把(或約一湯匙的量)


(6) 烹飪時儘量不使用動物油脂,而是使用非熱帶產之植物油,像是橄欖油、 芥花油、沙拉油、葵花子油等都不錯。應多選擇烹飪用油少的菜餚,如涼拌、清蒸、 紅燒、水煮的菜餚。

(7)油炸食物宜避免。

(8)減少鈉鹽的攝取 ,採低鈉鹽飲食,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 5 公克為宜。 (5公克食鹽約 =1茶匙食鹽 =6茶匙醬油 =5茶匙味精 =6茶匙烏醋 =12茶匙蕃茄 醬)

(9)限制西點、糕餅,和其他含奶油、反式脂肪的加工食物,如:餅乾、薯 條、甜甜圈、洋芋片等油炸或烘焙食品, 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。 以豆類、豆製品、禽肉、魚取代紅肉、內臟。 


預防心血管疾病之2-持續運動

      缺乏運動高居全球導致死亡的第四位危險因素,僅次於高血壓、吸菸、及肥胖, 依據國健署資料,相較於美國,台灣區中年民眾規則運動的比例偏低。 適量的身體活動不僅減少癌症及降低總死亡率,也可以改善認知功能、減重、 降低血壓、減少糖尿病罹病風險等,直接或間接降低心血管疾病(例如中風及心肌梗塞)罹病率及死亡風險。
    
    建議成年人 (18歲以上) 每週身體活動量為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活動 ,即每週7.5MET*小時以上(MET可看圖四 )。  計算方式如下:

每週 :(MET運動強度) X (每周次數) X (持續時間小時) ,活動量的建議男女相同。    

     例如:王先生上周慢跑 2 次每次 1 小時 ,活動量即為8MET(慢跑)*每週2 次 *每次1小時 =16MET* 小時。      
     


     
      運動過量是否會造成反效果?以以上公式來說:對於降低總死亡率,每周活動 7.5~ 15 MET*小時可達到 70%的效益,15~ 22.5 MET*小時達到 90%的效益, 22.5~75MET*小時可達最大效益,超過此運動量 (75MET*小時) 反而效益開始減少。 比如80MET*小時=8MET(慢跑)*每週5次*每次2小時,就顯得過量。以此公式計算每週運動量,隨個人狀況逐漸加量,不需急著達標。


預防心血管疾病之3-體重控制,避免肥胖
    
    目前被推薦且廣為使 用的測量是 BMI 和腰圍。BMI :體重(公斤)÷ 身高(公尺)的平方。比如身高173公分,體重69公斤,BMI就是69(公斤)÷ 1.732(公尺)=23.0。BMI以 24 和 27 做為過重和肥胖的切點;而腰圍切點則分為男性 ≥ 90 公分, 女性≥ 80 公分。

    肥胖對成人身體、生理、或是功能上都有不良的影響,並且眾多研究已確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。一些統合分析可以看到相對於正常身體質量的人,肥胖 (BMI ≥ 30)的人有顯著較高的危險性發生新生糖尿病(男性 6.7 倍,女性 12.4 倍)、高血壓(男性 1.8 倍,女性 2.4 倍)、腦中風(1.5 倍)、冠狀動脈血管疾病 (男性 1.7 倍,女性 3.1 倍)、心衰竭(1.8 倍)。而體重過重的人(BMI ≥ 25, <30) 其發生上述之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雖較肥胖少,但對於所有心血管風險仍是均有顯 著的增加。

     減重首重健康生活型態,其實也就是遵循前兩點的健康飲食和運動原則,少吃高熱量食物,多運動即是。如有困難,也可赴減肥門診諮詢。


預防心血管疾病之4-定期健康檢查

      國民健康署有提供公費健檢,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、55歲以上原住民、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、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。相關院所都可以上網查詢。(https://taiwangov.com/ytLin
    
    定期健檢才能早期發現『三高』-高血壓,高血脂(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),糖尿病。這些都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。但三高危險之處在於,初期通常無感,甚至高血壓還號稱無聲的殺手,有典型症狀時(比如頭痛,頸部僵硬,或是多吃多喝多尿,體重下降...等)為時已晚,甚至有民眾是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才知道。所以必須靠定期的測量血壓,抽血檢驗才能早期發現。一旦確診,請遵循專科醫師指示改善飲食,生活習慣,以及用藥。



預防心血管疾病之5-完全戒菸
    
    吸菸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風險。吸菸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是未抽菸者的2.07倍 ,而戒菸者 則降為 1.37 倍。即使一天只吸一根菸,女性與男性吸菸者發生冠心病風險比值 (與不吸菸者比) 分別 為 2.19 跟 1.74倍 。所以菸最好一根也不要抽!

      電子煙也並不安全,因為電子煙裡也含有各種化學物質,即使尼古丁量較低,仍對身體有害。根據一個 2014 年 和 2016 年美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69,725 位受訪者的研究顯示,每日吸食電子菸者罹患心肌梗塞還是比不吸菸者風險高1.79倍。

     三高的疾病可能和體質,遺傳有關,無法阻止其發病。而戒菸完全可以靠自己意志力達成!如果真的有困難,衛生福利部有「實施二代戒菸治療試辦計畫」,門診、 住院、急診或社區藥局都可依專業提供尼古丁替代療法以及戒菸藥物治療,減緩戒斷過程中的不適。 (https://taiwangov.com/jshbb


預防心血管疾病之6-年紀大不是藉口
    
    根據最新期刊的研究(Heart 2020;106:1035–1037),就減重,戒菸,運動三項重要的生活習慣改進,只要遵循醫囑指示,大於65歲以上的人還比65歲以下的人,比較容易達標,特別是減重。所以年紀大更要進行生活習慣改善,達標率不輸給年輕人。所有的總結如下圖,其實也就是首圖啊!


預防心血管疾病之7-有三高及早治療,不要迷信健康食品
   
    經常有人問所謂的健康食品,如大豆紅麴,魚油等,對降低血壓,血糖,尤其是對降低有害的低密度膽固醇(LDL),到底有沒有用?2023年1月在著名的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(JACC)有個單一醫學中心研究(SPORT study),共199位壞膽固醇(LDL)升高(平均128.2 ± 23.4 mg/dL),之前並沒有任何動脈硬化疾病史,但10年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(ASCVD)風險升高的患者(平均64歲;59%女性),隨機分配接受:

(1) 每日低劑量降膽固醇藥物(5 mg Rosuvastatin ,即冠脂妥)
(2) 安慰劑
(3) 其中一種保健食品(魚油、肉桂、大蒜、薑黃、植物固醇和紅麴

28天之後抽血,冠脂妥組在服用前後的壞膽固醇值下降百分比,顯著超過安慰劑組(平均降低35%)或任何保健食品組與安慰劑相比,六種保健食品均未能顯著降低壞膽固醇,大蒜反而與小幅壞膽固醇(達到統計顯著)升高相關。各組間的副作用發生率還沒有差異!

所以,有心血管風險的人,請遵醫囑,儘早使用合理的藥物治療,不要相信坊間廣告的所謂有神效的紅麴、魚油、大蒜⋯⋯等健康食品了!已經有嚴格的學術研究了,不要花大錢買沒有治療效果的保健食品!








所以袁先生是?

     住院當中抽血才發現,袁先生原來有高膽固醇及糖尿病。因為過去沒有定期健檢,所以沒有早期發現,才導致心肌梗塞還休克的嚴重結果。心導管手術是把血管打通了,也平安出院了。但是袁先生自己覺得體力精神都有所減退,還得服許多藥物及復健。之後他都勸朋友引以為鑒,一定要養成好生活習慣,定期健康檢查啊!!


參考資料
J Am Coll Cardiol. 2023 Jan 3;81(1):1-12.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ookdigestor.tw/posts/pfbid02hCwiYH3RUWJP8LfPe9wXRU6gC7PC1Njuu4FBKRF4RHfaPpgaLyhHMtYYNCBjayCw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