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5年10月3日 星期五

心房顫動不只是心跳,還有別的!

   52歲的楊先生,正是所謂的三明治世代。父親年邁有慢性病需要照顧,女兒高中時期總是有一堆學業社交問題要操心。楊先生努力工作賺錢照顧家庭,一不小心沒注意,體重已經胖到110公斤,晚上睡覺時被老婆發現鼾聲很大,偶而停止。早上起床不太有精神,而且黑眼圈很嚴重。楊先生最近半年來一直覺得心神不寧,心跳忽快忽慢。蘋果手錶上就出現了心房顫動的警告。所以楊先生前來林醫師的門診求診。紀錄楊先生的病史之後,除了心房顫動之外,林醫師發現,楊先生也還有其他的問題要一併注意,並不是用導管電燒就能解決一切。


觀念革新:從「治標」到「治本」的AF-CARE整合照護

    2024年,歐洲心臟學會(ESC)發布了最新的心房顫動治療指引,提出了一個名為「AF-CARE」的全新整合照護架構 。這個架構的重點,是將[C] 共病與風險因子管理 (Co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 management) ,也放在所有治療核心的位置 。

AF-CARE

[AF]-Atrial Fibrillation : 心房顫動

[C] Co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 management: 共病症與風險因子管理

[A] Avoid stroke and thromboembolism: 避免中風與血栓栓塞

[R] Rhythm and rate control: 心律與心跳速度控制

[E] Evaluation and dynamic reassessment: 評估與動態再評估



統整式照護(Integrated management)

        心房顫動處理不僅是「吃藥或電燒」,而是用 AF-CARE 概念把共病(血壓、心衰竭、糖尿病、肥胖、睡眠呼吸中止)與生活型態(運動、飲酒)一起納入。強調:辨識並積極處理風險因子,也是照護核心,並鼓勵以病人為中心、跨專科合作與衛教參與。

    這代表著:必須積極改善那片滋生心房顫動的「土壤」。高血壓、心臟衰竭、糖尿病、肥胖等這些看似各自獨立的慢性病,其實就像是心房顫動的溫床,不斷提供生長的養分 。必須同時把這些根本問題處理好,為心臟打造一個穩定健康的環境,接續的藥物治療,電燒手術等,才能發揮最大且最持久的效果。 先將重點表示如圖1. 



圖1. 



1. 高血壓 (Hypertension)

      高血壓是心房顫動最常見的共病之一。長期高血壓,心臟就像一個面對大阻力的幫浦,結構逐漸變化,特別是左心房會擴大、纖維化、僵硬。這樣的心房就容易產生不正常的電氣活動,心房顫動隨時可能上演 。嚴格控制血壓,不僅能降低心房顫動復發與惡化,更是預防腦中風,心血管事件及心臟衰竭的關鍵。

     請以7-2-2原則,每日定時測量血壓並記錄下來(如何量血壓可參考 https://epchlin1975.blogspot.com/2020/05/blog-post.html)。目標是將收縮壓穩定控制在120-129 mmHg,舒張壓控制在70-79 mmHg 。簡單來說,就是持續且穩定地維持在130/80 mmHg以下 。請務必規律服藥,切勿自行停藥或減藥。必須與您的醫師討論最適合您的降血壓藥物組合,部分研究顯示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(ACEi)或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(ARB)可能對於預防心房顫動復發有額外的好處 。一項納入 22 項病人本身有心房顫動的臨床試驗之統合分析顯示:收縮壓每下降 5 mmHg,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可降低 9%。



2. 心臟衰竭 (Heart Failure)

 

   為什麼重要? 心臟衰竭與心房顫動是一對惡性循環的難兄難弟。心衰竭時心臟功能不佳,心房壓力升高,容易誘發心房顫動;而心房顫動發作時,心跳過快且不規則,又會加重心臟的負擔,使心衰竭惡化 。在美國Framinham世代研究長達 30 年的追蹤期間,57% 的新發生心臟衰竭患者合併有心房顫動,而 37% 的新發心房顫動患者則合併有心臟衰竭。兩者狼狽為奸,若不積極介入,病情只會每況愈下。(心衰竭怎麼辦?https://epchlin1975.blogspot.com/2021/11/blog-post.html


     如果經醫師診斷,已經有心衰竭,不論心臟收縮功效高低與否,請嚴格遵照醫囑服用心衰竭藥物。特別是,SGLT2抑制劑類的藥物(如FORXIGA 福適佳,JARDIANCE 恩排糖),已被證實對合併心房顫動的心衰竭患者有顯著益處,無論其心臟收縮功能是好是壞,都能降低心衰竭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的風險 。新的非類固醇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 Finerenone (KERENDIA 可申達),對於患有慢性腎臟病、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衰竭的病人,也有降低新發生心房顫動/心房撲動的效果(和安慰劑相比,可下降17%)。此外,若有水腫情形(如下肢水腫、體重異常增加),利尿劑的使用也至關重要。每日在固定時間測量體重,是監測體液滯留最簡單有效的方法,一旦發現體重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,應及早就醫 。


3. 糖尿病 (Diabetes) 

     糖尿病不只是血糖高的問題,它會引起全身性的慢性發炎與氧化壓力,會持續傷害心房的結構與電氣穩定性,增加心房顫動的風險與惡化速度 。而且25%的心房顫動病人伴隨有糖尿病。


     要有效的血糖控制。除了飲食控制(例如以五穀飯代替白米飯、減少精緻澱粉)與規律運動外,請與您的醫師討論最適合您的降血糖藥物 。部分研究顯示,某些藥物(如SGLT2抑制劑,如FORXIGA 福適佳,JARDIANCE 恩排糖。GLP-1受體促效劑,如SEMAGLUTIDE胰妥讚,TRULICITY 易週糖)可能對預防心房顫動的發生有額外的好處 。請記住,穩定的血糖是穩定心律的基礎。



4. 肥胖 (Obesity)


     肥胖不只是體重問題,更是心房顫動的強力催化劑。過多的脂肪,特別是堆積在心臟周圍的「心包油」,會像一個發炎工廠,不斷分泌發炎物質,直接毒害心肌細胞,干擾心臟的電氣活動 。因此,減重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「抗心律不整」治療。


     指引給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「治療劑量」:如果身體質量指數 ( BMI: 公斤除以身高(公尺)的平方)已經大於27  kg/m², 那就是已經過重。那就至少減去目前體重的10%以上 !這是一個有具體療效的目標。研究顯示,如果只減重3-4%,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的效果並不明顯;但一旦跨過10%的門檻,無論是症狀的改善、發作頻率的降低,甚至讓「持續性」心房顫動可能逆轉為「陣發性」。飲食也必須注意:選擇優質蛋白質(如魚肉、雞肉取代紅肉),多吃蔬菜水果,並用水果取代高熱量的零食點心 。對於BMI大於等於40 kg/m²的重度肥胖患者,或 BMI ≧ 35 kg/m2 且合併有肥胖相關疾病的病人,也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考慮接受減重手術 。



5. 睡眠呼吸中止症 (Sleep Apnoea)

 

     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在夜間造成身體反覆缺氧、胸腔內壓力劇烈起伏,對心臟是極大的壓力,也是誘發夜間心房顫動發作的常見「藏鏡人」。許多患者自己並不知道有這個問題,常常是枕邊人先發現。在 心房顫動患者中,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盛行率遠高於一般大眾。一份包含 13 個試驗、2,660 名參與者的統合分析報告指出,心房顫動患者中,輕度以上睡眠呼吸中止症  (AHI ≥5/h, AHI: 睡眠期間,每小時發生呼吸暫停 和低通氣 的次數) 的合併盛行率為 78%,而中重度以上  (AHI ≥15/h) 的盛行率為 40%。相較之下,一般族群的盛行率分別為 9%-38% 和 6%-17%。


     如果家人反應您睡覺會大聲打鼾、甚至呼吸會突然中斷,或是您白天總是精神不濟、開車或開會時容易打瞌睡,請務必主動告知您的醫師。指引特別強調,不能單靠症狀問卷來篩檢,因為非常不準確 。您需要接受專業的睡眠檢查(如多項睡眠生理檢查,Polysomnography),必需來設有睡眠呼吸中心的醫院睡一晚來診斷。若確診,持續在夜間使用正壓呼吸器(CPAP)等治療,將有助於穩定您的心律,減少夜間的突然發作。有統合分析也顯示,與常規照護相比,正壓呼吸器治療治療能有效降低電燒術後的復發風險約下降42%。



6. 運動(Physical Activity)

 

    許多病患因為擔心運動會引發心悸而不敢動,這其實是個極大的誤解。適度的規律運動能改善整體心血管健康、幫助控制體重與血壓,並顯著降低心房顫動的復發率與負擔 。不動,反而會讓心臟功能越來越差。


   建議您與醫療團隊討論,制定一個可型的運動計畫 。目標是每週進行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(如快走、游泳、騎自行車),或是75到150分鐘的激烈強度運動 。關鍵是「循序漸進」,從您能負荷的程度開始,慢慢增加強度與時間。避免突然進行超出體能負荷的劇烈運動,那反而可能成為心房顫動的誘發因子。



7.飲酒 (Alcohol)

 

    酒精對心肌細胞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,會干擾心臟的電氣傳導,即使是少量也可能誘發心房顫動發作,這種現象甚至被稱為「假日心臟症候群」。對於心房顫動患者而言,戒酒或嚴格限制飲酒量是必要的自我保護。

   

  指引給出明確的「治療劑量」:將飲酒量降低到每週不超過3個標準杯,及每週酒精要小於30克。30克酒精大約等於600c.c的啤酒(酒精濃度5%)、或200c.c的紅酒(酒精濃度15%)、或75c.c的威士忌(酒精濃度40%)。尤其要絕對避免「豪飲」(binge drinking),也就是短時間內大量飲酒,因為這會對心臟造成急性衝擊,是心房顫動的強力誘發因子 。



後記:


    經過測量之後,楊先生身體質量指數(BMI)已經達到33  kg/m²。根據楊太太的反應,林醫師要求楊先生來本院睡眠中心檢查,果然有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(AHI ≥30/h)。運氣不錯的是:經過抽血和自我血壓紀錄後,發現血糖,血脂肪,血壓都還正常。心臟超音波也沒有心臟衰竭的跡象。經過和林醫師討論之後,先服用單一種的抗心律不整藥物。之後和睡眠呼吸科的醫生,訂製夜間的正壓呼吸器。也和減重科的醫生討論,設定飲食控制和運動的計畫,希望體重能降到BMI 30 kg/m²以下。多管齊下,心房顫動的電燒才能發揮最大效果。


參考資料:

1. 心房顫動之心率控制及中風預防。 https://www.vghtpe.gov.tw/News!one.action?nid=686

2. 心跳不規律恐造成中風台大團隊新技術治療心房顫動。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F%83%E8%B7%B3%E4%B8%8D%E8%A6%8F%E5%BE%8B%E6%81%90%E9%80%A0%E6%88%90%E4%B8%AD%E9%A2%A8-%E5%8F%B0%E5%A4%A7%E5%9C%98%E9%9A%8A%E6%96%B0%E6%8A%80%E8%A1%93%E6%B2%BB%E7%99%82%E5%BF%83%E6%88%BF%E9%A1%AB%E5%8B%95-010000834.html

3. 心房顫動 - 驛動的心跳林中行醫師。 https://epchlin1975.blogspot.com/2020/06/blog-post.html

4. 全人口中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一位罹患心房顫動,隨 ... - 心律不整衛教網。https://www.thrscare.org.tw/index.php?action=info-in&cid=6&pid=8

5. 2024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。 https://www.escardio.org/Guidelines/Clinical-Practice-Guidelines/Atrial-Fibrillation

6. 2024 ESC AF Guidelines.pdf

7. The 2024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trial Fibrillation Guidelines: A Moving Goalpost。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11865665/

8. The Influence of Risk Factor Modification on Atrial Fibrillation Outcom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Success of Catheter Ablation - PMC - PubMed Central。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11951490/

9. 我究竟罹患哪種心臟疾病? 長庚醫院大師講座讓您「心」安。 https://www.cgmh.org.tw/tw/News/PressNews/250902001

10. 2024 ESC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: Key Points。https://www.acc.org/Latest-in-Cardiology/ten-points-to-remember/2024/09/17/04/05/2024-ESC-guidelines-for-AF-esc-2024

11. 【心房顫動的生活照護指南:飲食篇】|健康好夥伴。 https://onestoppsp.bipsp.com/articles/nf0003

12. https://www.obesity.org.tw/elearning/upload/guidance/%E6%88%90%E4%BA%BA%E8%82%A5%E8%83%96%E9%98%B2%E6%B2%BB%E5%AF%A6%E8%AD%89%E6%8C%87%E5%BC%95.pdf?v=20191205


13.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123 (2024) 159-178

14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91-024-03264-4

2025年10月2日 星期四

心房顫動也會中風?該怎麼辦?

       69歲的姚女士本身有高血壓病史,這半年來苦於心房顫動,已經調整過藥物還是發作,後來決定接受電燒。但是聽醫師說,她的心房顫動加上高血壓,是有中風風險的,必須吃抗凝血劑預防。即使電燒完也要持續吃。姚女士不禁疑惑了,不能停嗎?不是電燒完就一切ok?何必吃呢?



心房顫動與中風有何關聯?


     心房顫動是指心房快速而不規律的跳動,約每分鐘300-600下。 一旦發生時,因為心房沒有有效的收縮,心房內的血液流動不佳,容易滯留,很容易凝結成血栓。一旦這血栓從心房內掉下來,隨著血流流到腦部,就會阻塞住腦部的血管而造成腦中風(影片1)(圖1)。



影片1






    根據統計,心房顫動患者每年約有5%會發生中風。更比一般人高出5倍中風風險、3倍住院比率、2倍死亡風險13倍心衰竭風險。在台灣,約每5小時就有1人因為心房顫動而引發中風。而中風的病患,大約每6個人就有1個人是因心房顫動所引起。



怎麼評估心房顫動的中風風險?又要如何預防?


       一般心房顫動的中風的風險評估,目前全球各大心臟協會,包含台灣心臟醫學會皆推薦以CHA2DS2-VASc評分量表做為評估工具(2)。當CHA2DS2-VASc評分量表評為低風險(男性0分或女性1分),不須給予『抗凝血劑』預防;CHA2DS2-VASc評分量表≧1(女性2分),建議給予抗凝血劑預防。





       那老藥阿斯匹林有用嗎?其實就藥理作用而言,阿斯匹林是『抗血小板』藥物。用以預防,在冠狀動脈硬化狹窄,或有放支架時,所形成的血栓。這和心房顫動時,因血液滯留,在心房形成的血栓性質不同。多項大型的研究結果顯示,阿斯匹林在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,根本沒有預防作用。



口服抗凝血劑?


    口服的抗凝血劑在傳統以warfarin(市面上有華法令、脈化寧、可化凝等商品名)為主,自從1954年此藥物即被核准作為抗凝血藥物。其藥理機轉主要是因為凝血作用需要維他命K,而warfarin就是種維他命K拮抗劑,能干擾維他命K而達到抗凝血的作用。


    但是warfarin有許多的缺點,比如以下,所以台灣病患的接受度一直不高

  1. 許多的飲食交互作用:比如動物肝臟(豬肝、牛肝)及深綠色蔬菜(如青花椰菜、菠菜、芥藍、蕪菁葉、芽甘藍等)會拮抗warfarin的作用;而蔓越莓,葡萄柚,當歸、大蒜、銀杏、丹蔘等又會增強warfarin的抗凝血作用。
  2. 許多的藥物交互作用:抗生素,statin降血脂藥.....等
  3. 治療區間難以控制:因此需每月定期監測某種抗凝血指數PT INR,須控制在2-3之間,才是最佳抗凝血效果。太強時可能導致身體異常出血 (包括顱內出血),太弱時則達不到預防血栓形成的功效。而且一直有研究指出,吃warfarin, 亞洲族群就是比西方人容易出血!


     

有更好用的新型抗凝血劑嗎?


       當然有!為了改善傳統口服抗凝血劑warfarin以上缺點,所以才有更安全方便的新型抗凝血劑問世。自2011年,台灣陸續有各種新型抗凝血劑(NOACs, 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)上市。都可以提供不亞於,甚至更勝過傳統warfarin的預防中風效果,安全性(更少的腦出血及胃腸道出血)也勝過傳統warfarin。一天只需吃1-2次,也不需每個月監測凝血功能PT INR目前國內外心房顫動治療指引均建議,第一線使用NOACs作為心房顫動的預防中風用藥。而且臨床研究顯示,在亞洲族群中相較於warfarinNOACs的安全性比使用在非亞洲族群更高。那目前國內的NOACs有以下四種:

  1. Pradaxa, 普栓達:直接凝血酶抑制劑,一天吃兩次。萬一病患發生出血狀況,比如外傷,或是需緊急大手術,也是目前唯一有反轉劑的。
  2. Xarelto, 拜瑞妥:直接Xa因子抑制劑,一日一次。
  3. Lixiana,里先安:直接Xa因子抑制劑,一日一次。
  4. Eliquis, 艾必克凝:直接Xa因子抑制劑,一日兩次。

     這些藥物,針對心房顫動病人的狀況,療效各有些許差異,也還是有少許的中風或出血風險。主要的禁忌症在於腎功能較差者無法服用。一但腎功能太差,或是還有其他合併複雜病況,為了預防中風,仍得乖乖吃warfarin。此外還是有某些藥物交互作用,這時請盡量與醫師配合,定期回診,並誠實告知其他用藥。



那心房顫動電燒完,還要吃抗凝血劑嗎?


     就目前的國內外治療指引,如果電燒術前當CHA2DS2-VASc評分量表≧1(女性2分),是需要吃抗凝血劑的,那術後就要持續吃。因為目前並沒有大規模的隨機雙盲試驗,將電燒後的病人分組試驗,所以並不建議電燒術的病人親身做『人體試驗』擅自停藥,否則碰上那少數的中風風險,會遺憾終身。更何況心房顫動治療是需要綜合考量的,包括三高控制,體重,電燒,預防中風...等等,一起做到,方能控制到最好成果!


      有發現嗎?如果有心房顫動,CHA2DS2-VASc評分量表為零分,目前不用吃抗凝血劑。但如果不去積極電燒處理,65歲之後CHA2DS2-VASc評分量表就是有1分。所以拖到65歲後才電燒,照目前的治療指引,就算電燒完也要續吃抗凝血劑。假如目前沒有任何其他疾病,並不想為了心房顫動,在65歲後終身吃抗凝血劑,就盡快趁65歲前電燒啊!!


   2025年8月底舉辨的歐洲心臟醫學會年會(2025 ESC),有一個名為ALONE-AF 的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發表。該試驗比較在心房顫動電燒術後一年,無任何復發的患者中,『停止口服抗凝血劑』與 『繼續口服抗凝血劑』的臨床療效。總共有840名CHA2DS2-VASc分數至少1分的成年患者,觀察兩年內的療效。結果顯示,停用抗凝血劑組的綜合事件發生率(包括中風、全身性栓塞和出血,0.3%)顯著低於持續治療組(2.2%),這一優勢主要歸因於出血事件的減少。而兩組的缺血性併發症(如中風、全身性栓塞)發生率則相似。因此,研究結論認為對於心房顫動電燒術後一年,無任何心律不整復發的患者,也許考慮可以停止口服抗凝血治療。不過目前僅有單一項研究,其中的CHA2DS2-VASc分數中位數僅2分,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先遵照目前的治療指引,該吃抗凝血劑就要吃,即使電燒後也不要輕易停藥



無法吃口服抗凝血劑的病人怎麼辦?


     的確有這一類病患,可能是

1. 反覆調整藥物還是經常出血。

2. 已經服藥了還是中風或是其他器官的血栓。      


     那怎麼辦?那還有另外方法,就是放入左心耳封堵器3)。原理是什麼呢? 如前面提到的,心房顫動是因為心房收縮太快,形同原地發抖,造成血液流動變緩,而左心耳恰巧是心房結構中的囊狀構造,容易成為滯留血液凝結成血塊的地方,根據文獻紀載,心房顫動患者,90%的血栓源自於左心耳。一旦左心耳血塊脫落往往造成全身性的血管栓塞。所以將左心耳封堵,可以防止大部分的血栓。目前健保有給付手術和材料費用。術前會使用『經食道心臟超音波』來評估左心耳結構與血栓風險。符合條件患者會在可經由股靜脈來置放。因為術中必須使用食道超音波來定位封堵器的位置,病人絕對無法忍受食道超音波的管子梗在食道裡超過30分鐘以上,所以整個置放手術過程還是需要麻醉。過程中股靜脈的導管傷口小於0.5公分,恢復快且不會留下疤痕,可以很快出院。放置後仍要持續吃抗血小板藥物。畢竟左心耳封堵術式侵入性治療,而且會放入異物。目前還是用於無法吃口服抗凝劑的病患,並不建議第一線使用於預防中風。


   如果對於麻醉有風險病人,比如年紀過大,有其他心肺疾病等,可考慮使用『心臟內超音波』(圖4)來定位。只需從另外一邊股靜脈置入,不需要麻醉,比食道超音波安全。但是健保沒有給付,病患需自費11萬。

   






      如果一直不想吃抗凝血劑,可以先放左心耳封堵器,然後停藥嗎? 2024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OPTION 試驗,比較了心房顫動患者,在接受電燒術、且中度至高風險中風(平均 CHA₂DS₂-VASc 分數為 3.5 分)的患者中,用『裝置左心耳封堵器,停用抗凝血劑』與『繼續口服抗凝血劑』這兩種治療方式的效果。追蹤3後,出血風險比『口服抗凝血劑組』降低了約56%(P<0.001),所以『左心耳封堵器組』出血風險顯著『口服抗凝血劑組』兩組的缺血性中風發生率都很低且相似(裝置組1.2%,抗凝血劑組1.3%)。預防中風方面,『左心耳封堵器組』不輸給『口服抗凝血劑組』。根據這個研究,如果只是為了不想吃抗凝血劑,而刻意的想放左心耳封堵器的話,都必須先接受電燒術,再放左心耳封堵器,才有預防中風,並減少出血的療效。而且術後仍然要持續吃阿司匹林。但是以台灣的健保給付條件,沒有發生出血或是血栓的病史,健保不會給付左心耳封堵器的材料和術式。

 

     





參考資料

1.  Chiang et al., JFMA 2016; 115 Dec:893-952   

2. Wolf PA et al. Stroke 1991;22:983–988

3.  腦中風危險因子防治指引:心房纖維顫動2016 –台灣腦中風學會

4. 心房顫動治療指引2016 –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/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 

https://www.cgmh.org.tw/cgmn/category.asp?id_seq=1712011#.Xu9pu5MzbtM

https://wd.vghtpe.gov.tw/snc/Fpage.action?muid=4435&fid=4010

http://www.kmuh.org.tw/www/kmcj/data/10903/7.htm

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news/article/33142/%E6%96%B0%E9%81%B8%E6%93%87%E3%80%80%E5%B7%A6%E5%BF%83%E8%80%B3%E5%B0%81%E5%A0%B5%E8%A1%93%E9%98%B2%E5%BF%83%E6%88%BF%E9%A1%AB%E5%8B%95%E8%80%85%E4%B8%AD%E9%A2%A8/?keyword=E885A6E6A297E5A19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britishheartfoundation

https://doi.org/10.1161/CIRCINTERVENTIONS.121.0106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