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

心跳過慢與心律調節器

   44歲的黃先生平常沒啥大毛病,是個好丈夫好爸爸,但是工作壓力大,一天半包煙戒不掉,。老婆最抱怨他的,就是打呼聲音大,還會忽然停止個幾分鐘,又突然開始打呼,實在擾人。最近兩個月一直覺得體力不好,一個小感冒完體力越來越差,連腳都開是有浮腫。診所醫師血壓一量,血壓145/90, 但心跳只有每分鐘35-45下,還不太規則!家人送他去急診室,心電圖做出來後,急診室醫師建議先收加護病房治療檢查。過了2-3天的檢查後,心臟科醫師說,,這是慢性的『第三度房室阻斷』,建議要放永久性的心律調節器。 黃先生和家人疑惑了,房室阻斷是什麼? 心跳多慢算有問題啊?只有心律調節器這個治療方式嗎?



心跳要多慢算有問題?


   正常的心跳速度,休息平靜時,通常是每分鐘60-100 下。如果少於每分鐘60 ,即可稱之為心跳過慢(bradycardia)。當心跳過慢時,可能會出現頭暈、 疲倦、無力及昏厥等症狀。不過心跳速度的數字較慢並不代表一定有問題,還需要進一步的綜合檢查判斷。


    

為何會心跳慢?

    

    如圖1. 正常的傳導系統包含產生心跳訊號的節律點(竇房結),以及在心房心室間中繼傳導訊號的房室結,還有後續的傳導束。心跳訊號由竇房結啟動後,傳導至心室肌肉引發收縮。任何一部分的傳導組織出現病變,而無法維持正常放電或傳遞訊息時,就可能會發生心跳過慢。而通常問題會發生在


1.心跳訊號起始點-竇房結,即『病竇症候群

2.心跳中繼點-房室結, 即『房室阻斷』,有第一度到第三度。第三度就是心房心室完全阻斷,沒有連結關係。






心跳慢一定有問題嗎?


    有些心跳慢是屬於生理性的。健康的人在睡覺或休息時,常發生短暫的心跳過慢是。如果使用心電圖連續監測,經常可以發現心跳速度小於 50 /分。但只要醒來時,或是一活動,心跳就能隨之加速,那就表示心跳節律功能沒問題。尤其在運動員,或年輕人較常見,但並不一定代表有嚴重的疾病。

       絕大部分的狀態中,病患的心跳速度要小於每分鐘40下,或突然暫停3-5秒以上,甚至更慢,才會產生比較明顯的症狀。醫生同時也要做綜合判斷,確定症狀是與心跳慢有關聯性,治療方式才會正確。



心跳慢要做哪些檢查?

    

    可以參考圖2。首要一定是完整的12導程心電圖,能給心臟科醫師最完整的資訊。而心跳過慢不一定會持續發生,如果偏偏在做心電圖的時候一直沒有發作,可作健保給付的24小時心電圖紀錄(Holtor)。如果還是沒記錄到,可以考慮7天或14天的心電圖貼片,記錄時間更長,更有可能確實抓到。但是目前健保沒有給付,可能需台幣7千到1萬元的自費。如果還是無法確定診斷,可以考慮做電氣生理學檢查( 3),由大腿股靜脈將電極導管伸入右心房內,以電刺激方式,確認竇房結或房室結功能。








    確定診斷後,就要查是否有其他次發原因造成心跳慢

  1. 藥物:如降血壓藥的乙型阻斷劑,鈣離子阻斷劑,或是傳統的強心劑-毛地黃,都會影響竇房結或房室結功能。甚至許多中藥,其實都含有毛地黃成分。
  2. 心肌梗塞:供應竇房結或房室結的冠狀動脈阻塞了。
  3. 電解質:抽血即可檢查,比如高血鉀。
  4. 內分泌:抽血即可檢查,比如甲狀腺
  5. 睡眠呼吸中止:在睡眠時呼吸中止,造成慢性缺氧。長期以來會造成高血壓,心律不整


     

心跳慢要如何治療?


    假如確定有以上病因,則處理之後,心跳過慢有可能恢復。比如停藥,做心導管打通血管,治療電解質和甲狀腺低下....等。也有可能以上原因過久沒有矯正,已經產生不可逆的變化。如果沒有以上原因,那就有可能是純粹是竇房結或房室結老化引起的,老化當然也是不可逆的。

    

    如果確定是不可逆的,那只有一種治療方式,裝置心律調節器。傳統心律調節器是一附有電池的電子儀器,由電池(generator )、電極(electrode)及導線(lead)三部份所組成(如圖4)。電極的前端安置在心臟裡面,會感應心臟的電氣活動,電池會以一定的設定邏輯來判斷,便會將電刺激傳到心臟,使心臟維持規律的跳動。裝上心律調節器時,並不表示病人未來的生活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,因為目前的心律調節器外形都很輕便,且目前醫學技術相當成熟,只要能依照醫護人員的建議照顧自己,都可以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,連游泳都可以。


      傳統心律調節器可分為單導綫(放在右心房或右心室),或是雙導綫(右心房右心室同時皆有)。手術過程大致是:在一側的鎖骨下方開約5公分的傷口,由鎖骨下靜脈置入1-2條電線至心房或心室,再於皮下及胸肌之間埋入電池。雙導線的心律調節器能做到心房心室協同偵測並收縮,比較符合正常心臟生理狀況,但還是必須與心臟科醫師好好討論,隨個人病況做最好的選擇。此外,心律調節器是精密的電子儀器,早年裝心律調節器的病人無法做核磁共振。這十年來,已有可以做核磁共振的心律調節器,但隨各家醫院的收費各有不同,大約是3-5萬元不等。之後需每半年回診檢查心律調節器功能及剩餘電池電量,傳統的心律調節器電池大約可用10-15





最新型的膠囊式無導綫心律調節器

    

    但是某些病人做傳統心律調節器,還是有窒礙難行之處,比如

1. 難以找到靜脈管路的病人,如長期洗腎,化療有置入人工血管,或是燒燙傷皮膚收縮

2. 無法自理胸前傷口的病人 ,比如老年失智會不由自主去抓節律器位置,導致脫位。

       

    這時就可以考慮膠囊式無導綫心律調節器(如圖5),將電池、電極及導線三部份整合在一個膠囊內。過程中由腿部大靜脈置放,結束後只有一個腿部較大的針孔。回家不需要照顧傷口  ,也沒有電線在靜脈裏長期導致血管方面,或是傷口照顧的併發症,提供以上兩類病人另一種比較安全的選擇。但目前健保沒有給付,自費大約35-40萬。(https://global.medtronic.com/.../pacemakers/our/micra.html 。目前這類心律調節器只有放在心室的選項,而且電池電量壽命較短,大約8-10年。







後記

    

    黃先生因為年輕,才44歲,不希望以後太快又要更換節律器電池,決定自費裝置以後能做核磁共振的雙導線心律調節器。手術完3天後,腳浮腫的狀況改善,自覺精神也改善了。住院時的心臟超音波發現有輕度心臟衰竭,極可能也是心跳過慢導致,所以也開是配合鹽分水分控制,使用心衰竭用藥,並下決心戒菸。此外,也打算安排睡眠狀態檢查,如果確診睡眠呼吸中止,可以申請在家的正壓呼吸面罩,改善睡眠品質,甚至對未來的心衰竭恢復有幫助。




        


   






參考資料

https://wd.vghtpe.gov.tw/cv/files/%E5%BF%83%E6%90%8F%E9%81%8E%E7%B7%A9.pdf


https://www1.cgmh.org.tw/intr/intr4/c8170/cardiology/edu-show.asp?id=66


https://medium.com/hspectrum/%E5%BF%83%E5%BE%8B%E4%B8%8D%E6%95%B4%E8%A8%BA%E6%96%B7%E6%AA%A2%E5%87%BA%E7%8E%87%E6%8F%90%E9%AB%983-5%E5%80%8D-%E6%BA%96%E8%A8%8A%E7%94%9F%E9%86%AB%E4%BA%9E%E6%B4%B2%E7%AC%AC%E4%B8%80-%E9%A0%98%E5%85%88%E5%85%A8%E7%90%83-8c229aa3886c



    

張貼留言